城市环卫规划-德州之星app|首页
关键词:
治理农村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一环。而村镇垃圾处理问题,更是关系到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针对村镇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村镇垃圾处理模式,源头分类收集后对生活垃圾与其他有机废弃物采用简易共处理技术等。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村镇垃圾混合运收、无害化处理设施缺乏;垃圾处理模式僵化,缺乏创新型技术;一些村镇重视不够,监管能力滞后等。 要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笔者认为,从长远看,应针对村镇垃圾建立成本低、污染少、可持续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协同技术和模式,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无害化和资源化相互促进的方式,提高村镇垃圾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水平。具体说来,应落实到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明确目标定位,建立健全村镇垃圾污染监管网络。我国村镇垃圾污染有其独特性、地域性、复杂性,因此,需深入开展村镇垃圾污染调查。在现有调查基础上,以农业生产型垃圾、村镇生活垃圾及城乡转嫁型垃圾为防治重点,开展村镇垃圾污染状况详查。掌握重点村镇企业、乡镇生活废物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与城市转移污染的分布情况及其环境风险情况。制订详查总体方案和技术规程,开展技术分类指导、分区监督检查。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村镇垃圾二次污染监测和风险评估技术体系、监控网络体系和预警应急技术体系,初步形成村镇垃圾污染防治的监管和风险防控能力。 其次,加强垃圾收运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创新型垃圾处理模式投入。面对越来越多的乡镇企业型污染和城乡转嫁型污染,以及固体原生污染的再升级,需要加强村镇环卫、垃圾收运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并建设一批适合村镇、相对完善、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固体有机废弃物处理设施,使村镇生活垃圾、禽畜养殖废弃物与青贮秸秆等得到妥善处理,注重清洁化生产、资源化利用、无害化的垃圾处理技术装备的投入与应用,保障治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 再次,构建村镇垃圾处理长效机制,提升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按照区域管理方式,明确各相关执法部门的职责与要务,将村镇垃圾治理纳入当地政府考核评价标准体系。同时,以“以奖促治”政策为主线,推进村镇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机制创新。加强当地环保部门对村镇企业的垃圾污染监管,对企业偷排、超排行为依法查处。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公众参与环境监督,提高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开展。
关键词:
过日子就会产生生活垃圾,若垃圾“处理”能力跑不赢“产生”的速度,就会面临“垃圾围城”的窘境。近年来,益阳市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手段,大力推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在破解“垃圾围城”困境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以环境治理留住绿水青山,用绿色发展赢得金山银山,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生活垃圾焚烧处理作为当前垃圾处理处置的主要方式,是实现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双赢的措施,是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利抓手,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定性一环。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建设垃圾消纳场,实行无害化填埋处理,是过去处理处置垃圾的主要方式。这种低端、粗放的处理方式,虽然解决了“垃圾围城”的现实问题,但也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造成可再生利用资源的巨大浪费。 目前,全省县以上城镇共有108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设计总库容2.72亿立方米。由于这些年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生活垃圾也进入快速增长期,全省垃圾处理场剩余库容已不足60%。升级垃圾处理处置方式,既是现实所逼,更是大势所趋。 近两年,我省在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上取得明显进展,益阳、永州、长沙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不仅从根本上解除本地垃圾处理处置上的压力,而且实现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三方共赢。应该说,益阳、长沙等地成功的案例表明,焚烧发电处理设施建设,将是近一段时期解决我省“垃圾围城”“垃圾围村”问题的重要途径,将极大地助推两型社会建设和经济转型升级,是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重要抓手。 目前,全省已建成10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日处理能力达到1.2万吨,全省生活垃圾焚烧占比达到37%;同时,还有5个项目正在建设。到2020年,全省还将规划建设33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全省生活垃圾焚烧总设计日处理能力将达到4.42万吨。这些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垃圾填埋场库容不足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我省“垃圾围城”问题。 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最大的瓶颈不是资金,也不是技术,而是人们观念上的掣肘。放眼全国,“垃圾焚烧厂该建”,但“别建在我家后院”的“邻避效应”,给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带来阻力。然而,益阳这些年陆续建成多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整个过程做到了“零投诉、零上访”,其成功化解“邻避效应”的经验,值得各地借鉴、推广。
关键词: